盘龙七中药材性平,味涩、微苦。归脾经、肝经、膀胱经、肺经。功效与作用:补脾健胃,收涩固肠,除湿利水,活血。属收涩药下分类的敛肺涩肠药。
赤石脂中药材性温,味甘、酸、涩。归大肠经、胃经。功效与作用:涩肠、止血、生肌、敛疮。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敛肺涩肠药。
五倍子中药材性寒,味酸、涩。归肺经、大肠经、肾经。功效与作用:敛肺降火,涩肠止泻,敛肺,止血,收湿敛疮。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敛肺涩肠药。
禹余粮中药材性微寒,味甘、涩。归胃经、大肠经。功效与作用:涩肠止泻、收敛止血。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敛肺涩肠药。
北沙参中药材性微寒,味甘、微苦。归肺经、胃经。功效与作用:养阴清肺、益胃生津。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阴药。
糯稻根中药材性平,味甘。归肺经、肾经。功效与作用:养阴除热,止汗。属收涩药下分类的固表止汗药。
肉豆蔻中药材性温,味辛。归大肠经、胃经、脾经。功效与作用:温中行气、涩肠止泻。属收涩药下分类的敛肺涩肠药。
浮小麦中药材性凉,味甘。归心经。功效与作用:除虚热、止汗。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虚热药,或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固表止汗药。
红芪中药材性温,味甘。归肺经、脾经。功效与作用:补气固表、利尿托毒、排脓、敛疮生肌。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固表止汗药。
麻黄根中药材性平,味甘、涩。归肺经、心经。功效与作用:固表止汗。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固表止汗药。